新賽季亞冠聯賽首戰(zhàn),上海申花在主場折戟,不敵韓國勁旅蔚山現代,遭遇開門黑。這場失利如同一盆冷水,澆醒了沉浸在聯賽備戰(zhàn)的球迷,也再次將那個老生常談卻至關重要的問題擺上臺面:在亞洲頂級俱樂部賽事的舞臺上,我們的競爭力究竟如何?
賽后,多位媒體人發(fā)出感慨,點出了中、韓、日足球現階段最核心的差距所在。當蔚山現代的王牌球員周敏圭、嚴原相等在場上從容調度、把握機會時,他們的身后是J聯賽乃至歐洲次級聯賽的豐富歷練。反觀我們的球員,比賽節(jié)奏、對抗強度以及關鍵時刻的決策能力,似乎總是慢了一拍。
問題的根源直指球員的競技平臺與鍛煉價值。日本和韓國最好的球員,其目標早已不是國內聯賽稱雄,而是以歐洲頂級聯賽為終極舞臺。數以百計的日韓國腳在歐洲各級別聯賽,尤其是五大聯賽中經受著最高水平比賽的淬煉。這種每周都與世界級球員對抗的經歷,極大地提升了他們的個人能力、戰(zhàn)術素養(yǎng)和比賽自信心。當他們代表國家隊或俱樂部出戰(zhàn)亞洲賽事時,降維打擊的感覺便油然而生。
反觀中超,我們最好的球員幾乎全部集中于國內有限的幾家豪門。雖然聯賽競爭激烈,但整體節(jié)奏、戰(zhàn)術要求和對抗強度,與歐洲甚至日韓聯賽相比,已存在肉眼可見的差距。我們的國腳級球員,缺乏一個能夠持續(xù)逼迫他們突破自我極限的高水平環(huán)境。當在國內賽場成為習慣的節(jié)奏和對抗強度,突然被亞冠比賽中對手提升兩個檔次的逼搶和轉換速度所沖擊時,不適應和失誤便在所難免。
因此,媒體人所言的“亞冠我們得珍惜”,絕非一句空話,而是一句沉甸甸的警句。對于當下的中國足球而言,亞冠聯賽已不僅僅是一項需要爭取榮譽的賽事,它更成為了我們?yōu)閿挡欢嗟?、能夠真正與亞洲頂尖足球水平真刀真槍較量的寶貴課堂。在這里,我們的球員和俱樂部才能最直觀地感受到差距,才能暴露在聯賽中無法暴露的問題。
每一次與全北現代、蔚山現代、川崎前鋒、浦和紅鉆等球隊的交手,都是一次珍貴的學習機會。輸球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輸掉之后一無所獲。我們必須珍惜這樣的高水平對抗,從中學習如何應對高強度逼搶,如何提高攻防轉換效率,如何在高壓下保持技術動作不變形,如何鍛造更堅韌的比賽心態(tài)。
申花的“開門黑”是一次及時的提醒。它告訴我們,中國足球的復興之路,絕不能閉門造車。在全力支持優(yōu)秀球員留洋,走向更高平臺的同時,也必須珍惜亞冠這片“試金石”和“磨刀石”。唯有正視差距,珍惜每一個與強者過招的機會,才能真正知恥后勇,尋求進步。亞冠賽場上的學費不能白交,每一次失利,都應成為中國足球邁向更高水平的階梯。